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4章 文章 (第6/7页)
葛麻,食仅为粟麦,若有rou糜,则可歌矣。然如今,锦缎衣袍,脍炙人口,孔子亦曰,食不厌精。固然为礼,亦人欲也。” 司马徽点头,将那一份书卷丢到了一边,说道:“如此说来,将军欲广行重商之策?” “非也……”斐潜也放下了书卷,摇了摇头说道,“春秋至今,陶公以下,固有祸国殃民之人,亦有散财资国之辈。诸子百家之始,便有德治法治之别,亦有其辩,然两者之间,并非互斥,而是互补。农商亦如此。若无农,商则无本,若无商,农则无源。为何抑商,多因商人流动不定,不便管理,又见多识广,蓄养私奴,稍有不慎,便生祸端……故而不可无士、农,亦不可无工、商也……” 为何儒家一只压制商人,是因为商人吃了儒家的大米么?还是儒家之人都是短视之辈,只懂得顾得眼前? 正常来说,能够跻身朝廷,玩得通政治的人,基本上来说智商都不低,也不会几百上千年来,就没能有一个人明白商业的重要,但问题就像是斐潜所说的那样,主要还是商人不好管理。 是不是真的因为钱粮最重,所以才最重农桑? 并不是。 农夫多好啊,多简单啊,出生到离世,一个户籍简简单单一行字就可以了,省心省力,又可以按时按量的收取赋税,又好吓唬又好哄,而商人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像是唐僧不吃rou,除了他个人的意志力和佛家戒律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从来就没有吃过rou…… 商人走南闯北,见得多了,头脑灵活,不灵活的也自然是当不了商人,再加上手头上汇集了大量的钱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