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八五章 相同的路不同的人 (第3/4页)
中底层士官的效果正在逐渐的体现出来,现在许多兵卒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的什么都不认识,在清楚明了一些基础的数字和文字之后,对于军中书吏的数量要求就大大降低了,这样一来就极大的避免了士族在军队当中的渗透,也为下一步军队改制打了一个浅浅的基础。 但是现在黄成调去了壶关,练兵的事情暂时交给了徐庶,但是徐庶同样也肩负着策划和相关战略谋划的责任,甚至还要负责一部分的政务,事情也是非常的繁重,没有办法抽出多少时间来对于军队军官学校进行教导。 因此斐潜就想搞这样的一本册子出来,然后也并不需要徐庶啊或是蔡琰啊去教导,只需要找一两个普通学子,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就像是后世的三字经和千字文…… 不过问题是斐潜根本不记得多少三字经又或是千字文的内容,更何况三字经和千字文里面有许多的东西并不适合汉代。 因为在三字经和千字文其中举例的好多事情都还没有发生啊…… 如果让蔡邕来编写,按照蔡邕的习惯,可能不知不觉当中就往高雅的方向走了,最后编纂出来了一本四不像,蔡琰无疑就是编纂这样的书籍最佳的人选了。 蔡琰眨眨眼,显然对于这个事情有了些兴趣:“师弟可是说蒙学之书?不是有《史籀篇》么?或者是《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也可以啊,我父亲也写过一个《劝学篇》呢,还有《急就篇》也是不错,为何要新作一篇?” 这个…… 斐潜在记忆里面搜寻了良久,对于蔡琰如数家珍一般的这些书籍都没有多少的印象,汉代的时候就有这么多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