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二七 闻风而动(2) (第3/5页)
,满殿大臣连忙起身离座,惶恐的拜倒于殿中,大胜口呼陛下圣明仁德,天下有事都是他们这些臣子的过错,请陛下万勿妄自菲薄。 高福瑞泪流满面的悲泣道:“天下何人不知陛下英明仁慈?若非陛下雄才大略,何以能让大齐赢得国战? “只是自古人心不足蛇吞象,万民中总有些德行不修、不忠不孝的,历朝历代都没少过暴民乱贼。臣等这就处理刁民作乱,事若不成,甘愿提头来见!” 众臣皆道:“若不能为君分忧,甘愿提头来见。” 宋治见群臣的态度符合预期,这便用一种强忍悲痛的神色道: “各地乱民生事,十有八九都会开仓抢粮,可见他们必是饥肠辘辘,而朝廷发下的赈灾粮并无不足。由此观之,州县官吏多有贪墨粮食、损公肥私者! “此等社稷蛀虫不除,大齐如何安存?” 高福瑞心里咯噔一声。 皇帝并非不知道各地乱象的底细! 他知道此事已经无法善了,遂把心一横,鼓起勇气以退为进: “臣忝为参知政事,却不能办好赈灾的差事,不能监察天下官吏,实在是罪莫大焉,臣愿革职以谢天下!” 众臣皆表示愿意领受处罚。 在高福瑞看来,革职以谢天下,已经是最大的处罚。 毕竟对他这种皇朝大员来说,肯放弃奋斗了半生得来的高位权势,已是怎么都对得起州县饿死病死的成百上千百姓了。 ——平民百姓不过是他放牧的羊而已,他们的性命,难道还比得上他的这个皇朝肱骨的官位? 本朝最近几十年是太平盛世,纵然官员失职办砸了差事,害了百姓,多半也只是停职、降职,大多不过是认错道歉而已。 但凡稍微有门路有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