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机遇_终卷 尾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终卷 尾声 (第10/12页)

潜藏着深刻的政治危机。

    在国际上,由于德国战败后爆发恶性通货膨胀,使得原本帝国借贷的大量马克债券变成了一系列废纸,英法等国强烈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兼之皇帝一直呼吁对德国予以宽宏大量的处理,使得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一边倒地支持日本而反对帝国,并提出了中国的德国雇佣军问题,只是因为帝国外交大臣顾维钧态度强硬,西方的企图才没有达成。

    凡尔赛和约给德国规定了苛刻的条件,德国从上到下弥漫着复仇的情绪,同时对极力主张对德宽容的皇帝抱有好感,对中国较为向往。由于德国面临经济总崩溃和席卷全国的失业浪潮且英法等国无法吸纳,在帝国外籍禁卫军中德军官兵的现身说法之下,大量德国的技术人员、退役官兵到中国寻找生存机遇。在这样纷乱的当口,皇帝的特约代表在维也纳街头遇到了卖画求生的希特勒,并且买走了这个穷困潦倒的画家最得意的一幅画用作政治投资----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对这段经历念念不忘,反复加以强调,认为在绝望之前始终会有转机。

    5年的战争延期终于到期了。日本不肯放弃在日俄战争中攫取的权益,帝国要取消强加于己地不利制约,双方在关东州爆发了战争。

    虽然帝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依旧强烈,但是由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深刻矛盾。对于这场战争很多人持有不同意见。在这样的当口,**接受了莫斯科地“教导”,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人民战争”的方针,希望改变政体,在前线的军队当中引起阵阵混乱。

    2个月后,就在中日两军胶着不下之时,俄国新任最高领袖斯大林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同时也因为旧俄沙文主义的作祟,悍然投入兵力发动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