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终卷 尾声 (第8/12页)
宋教仁率领的兴中会宣布同情俄国**的革命事业,但他们的力量太过于微弱,根本无济于事。 国际上,由于英、法、美各国都置身于欧洲战场,无力镇压革命,便发表声明支持中日两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维护,使得4国干涉战争成为一场“英、法、美出枪出钱,中日两国出人,对伟大祖国进行可耻干涉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语见联共布主编的教科书。* 自98年春季开始,经过连续奋战,中日两国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战争,但是,帝国国防军也越来越发现俄共抵抗的顽强,虽然收复了不少领土,但也有数万将士长眠北国他乡。而且,随着欧战的结束和英法美脱身出来,沙皇残余势力看到了乞求西方援助的前景,便不太愿意执行中俄有关协定书的内容。甚至发展到与日本相勾结,企图用日本力量抵制帝国地意志。而日本由于“西门子”事件的爆发和山本内阁的倒台,更由于大正的无权,重新恢复到陆军主导地轨道上来。 为有效应对国际局势。皇帝果断决策,停止对俄共的“讨伐”,并与列宁的代表展开了秘密会谈。为了争取减轻战争压力,列宁顶住了党内的压力,毅然与中国签署了库伦协定,承认原来的中俄双皇协议继续有效,但中国必须退出对俄国的干涉。 经过年零3个月的“干涉”战争,帝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成功地收回了5余万被占领土。除了海参崴和库页岛---这两者都为日本所占领。在帝国退出战争时,许多中下级官兵由于同情俄国人民争取独立自主地事业,在高层的默许甚至暗示之下,通过交换黄金或者从前俄国从中国掠夺的古董的方式将大量军火让渡给了俄共武装力量,并且释放了被俘虏的俄共党员及其抵抗者。 在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