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东伙 (第3/6页)
,父母托人带话给李福让他筹点钱。洪禄承知道学徒是没有收入的,便从自己的月钱里拿出十块钱救济他,解了他家里的一时之难。俩人因此也就有了一份恩义之情。 就这样,等到洪禄承能代父亲处理一些店铺常务的时候,李福也成了“衍美楼”的一名堂倌儿。 再后来,1937年,洪禄承带着妻子“逃反”被迫离京。而这八年之中,李福娶了老家给说的媳妇,还继续在“衍美楼”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他没忘了洪禄承的叮嘱,不但在内堂外堂的业务上精益求精,还把“茶房”的本事学到了手,逐渐就成了“衍美楼”除了后厨,哪儿都玩儿的转的大拿了。 要知道,老京城有讲儿,庄馆三宝“厨工、跑堂、茶房”,那不是白叫的。 在拉住顾客,留住顾客上,后两样的重要性并不比能做出一手好菜的厨师差多少。 一个能干的跑堂,腿脚麻利,一只手可拿、端三个装满热菜的盘子。眼睛尖、记性好,客人来过一次,第二次就能认识。并具有能将本店菜名和售价倒背如流,靠心算来结账的本事。 而茶房除了为客人上手巾把儿,添茶倒水之外,还得负责制作各式茶点。最重要的是必须了解京城婚丧嫁娶风俗礼节,以便协助来饭庄办婚丧事的客人招待亲友。 因而当年客人专门喜欢把上规模的宴请到某某饭庄举办,除了菜品质量上有要求,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图得跑堂的周到服务和茶房的懂礼节。 更令人惊讶的是,一旦跑堂的或茶饭干出名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