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41/94页)
直到人们研发了喷气式发动机。喷气式飞机利用燃料产生的气流高速喷射产生动力,驱动飞机前进,大大提升了飞行速度,而这正是战斗机所梦寐以求的特质。此外,飞行速度接近声速时,机身、机翼、尾翼等部位会产生激波,使飞机阻力大幅提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障”。因此,空气动力学家和飞机设计师们研制出薄机翼、窄翼展、翼身融合等先进的飞机外形,终于将声音抛在飞机之后。 生不逢时 德国的喷气式飞机发展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时,德国以梅塞施密特公司和海因克尔公司为首的航空企业陷入了追求“高速”的竞赛漩涡之中,工程师们敏锐地发现了活塞发动机在速度上的“瓶颈”问题,开始研究喷气式推进模式。1939年8月27日,海因克尔公司研制的he-178完成首次飞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然而在此时,稍快一步的me-109已经成为纳粹德国的主力战机,而且1939年9月1日,he-178上天后的第5天,德国使用me-109成功发动了对波兰的闪击战。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军方进一步认可了me-109,竟愚昧地将he-178扼杀在了摇篮中,觉得不等he-178装备,战争就已经结束,he-178的研制就此终止。 虽然喷气式飞机遭到了军方否认,勤奋的科学家们并没有就此放弃。梅塞施密特公司继续进行秘密研制,于1941年组装出兼有活塞式发动机和喷气式发动机的“双元动力”me-262。军方也终于听到了飞机专家们的声音,相信自己的敌人早晚也会造出这种飞机,同意继续研制该机。但在首次试飞中,me-262的两台喷气式发动机就双双停车,最后还是靠备份的活塞发动机逃过了机毁人亡的结局。这无疑给了me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