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76/94页)
气门可根据高速飞行的进气需求进行调整,在起降或低速时可近乎关闭,防止异物被吸入发动机。 除了常规机炮、挂架外,苏-27和米格-29配备了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苏-27雷达最大搜索距离达到240千米,可同时追踪2个目标。座舱风挡前的红外搜索/跟踪仪可在机载雷达受到电子干扰时迅速追踪到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并测出距离,实施导弹攻击。米格-29雷达体型较小,搜索半径约为70千米。此外,苏联人发明了飞行员佩戴的头盔式光电追踪红外瞄准具,与雷达、红外搜索/跟踪装置、激光测距仪等相协同,头盔指向哪里,导弹的导引头即可同步跟踪到哪里,这在西方战机上还未曾装备。 惊艳苏-27 苏-27自从服役以来一直被苏联深藏不露,最先令其一举成名的是一次富有创意的“开膛手术”。 1987年9月13日,挪威空军所属一架p-3b反潜巡逻机在巴伦支海上空距离苏联海岸90千米处沿苏联海岸向东飞行,苏联派出了一架苏-27前往监视。苏-27急速贴近直至2米距离,吓得p-3b赶忙拐走。可是不久,这架p-3b又折了回来,而且任凭苏-27挤压贴近,p-3b就是不离开自己的航线。气愤的苏-27采取了一种闻所未闻的战术,它从p-3b下方快速穿过,用自己的垂直尾翼翼尖将p-3b右翼外侧发动机短舱切开一条大口子,发动机一片螺旋桨桨叶也被截了10厘米,残片嵌入p-3b机身。面对扬长而去的苏-27,一台发动机停车的p-3b骤然下降了约3000米,再也不敢逗留,匆忙返回了自己的基地。民间盛传,此次p-3b的蓄意挑衅就是为了揭开苏-27的神秘面纱。 其实,苏-27的参战经历非常少,然而它在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