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79/94页)
-29的地勤人员头痛不已。据报道,截至1998年4月1日,苏联/俄罗斯共有45架米格-29坠毁。其中,仅1993年,俄罗斯空军就损失了22架。究其原因,除了少数事故来源于米格-29本身的设计制造缺陷外,大部分事故都是因飞行员误判所引发的。苏联解体前后的动荡局势严重影响了飞行员的正常训练。燃油短缺、军费不足等原因使空军的整体飞行技能普遍下降,事故频发也是意料之中。 同其他“米格”系列战机一样,米格-29也是以外销为主。1990年后生产的米格-29均被用于出口,包括印度、伊朗、叙利亚、马来西亚、古巴、也门等20余个国家,至今仍在服役之中。总体而言,虽贵为姊妹三代机,性能上也没有硬伤,但米格-29无论是社会影响力还是经济效益,都与苏-27大相径庭,距离其对手f-16更是天壤之别,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1.19 新世纪的欧洲战斗机风潮 在美国与苏联争先推出三代战机之后,各国便在紧锣密鼓地研制更先进的战机,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法国达索公司的“阵风”、欧洲战机公司的“台风”与瑞典萨伯公司的jas-39“鹰狮”,被并称为“欧洲三雄”。它们比f-16、苏-27等三代战机更为先进,但并没有实现四代战机的隐身等技术特征,因此又被称为三代半或后三代战机。 中立小国的独立大志 从美苏的军备竞赛中可以看出,战斗机研制是科技与国力的大比拼。在美苏倾尽全力打造的f-15、f-16、苏-27、米格-29等名机之下,欧洲人也取得划时代的突破,着实不易。然而,率先实现这一“质变”的并不是美苏英法德等传统航空强国,而是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的小国瑞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