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章 书生亦有志 (第1/5页)
二月中,时隔多日后,使节团的十名吏士,又回到了阿奇克谷地东端的居庐仓。 奚充国单膝跪在昔日征大宛物故的汉军将士坟墓旁,刨了一个小坑,将那些从粟特jianian商手里夺回的五铢钱,一枚一枚,分文不少地埋回了坟墓里。 “我说过白龙堆时,奚骑吏为何宁可少带馕和水,非要带着这么重一包东西,原来是钱。” 奚充国的属下,名为“粟大”的右扶风骑士拄着铲子在一旁看着。 另一位叫“司马舒”的陇西骑士则抠着干燥的鼻孔道:“埋回去后,就不怕再有人来盗掘?” “谁敢!那二十多个横死的粟特人便是其下场。” 奚充国一扬眉:“汝等忘了傅公所言?很快,汉军就会恢复通往楼兰的烽燧亭障,大汉的旗帜将回到这,护着这条路,也护着沿途的将士坟冢!” 按照汉军规矩,阵亡物故的尸体,是会筹办棺椁,想办法运回故里的,但西域太远了,加上那两场远征死的人太多,活人尚自顾不暇,能就地挖个坑将袍泽埋了,已不容易。 所以汉家儿郎的坟冢,遍布南北道,直达大宛。 奚充国朝这些坟冢郑重作揖,暗暗发誓: 等着罢,迟早也要让轮台,让大宛成为汉之疆土,葬在当地的将士,就能含笑九泉了。 只可惜奚充国父亲在大宛贰师城的坟冢,是再也找不到了…… 这时候司马舒又在抱怨:“不是说好使团西行后,玉门都尉要逐渐恢复通往楼兰的烽燧么,为何吾等东来千里,一个人影没见着?” 奚充国踢了他一脚:“废弃十多年的路,哪是一朝一夕便能恢复的?这附近没有水源,玉门都尉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