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6章 三百里封地 (第3/6页)
能千方百计的偷税逃税漏税,而不再是光明正大的免课了。 不过李超觉得现在没有实行两税法的基础,大唐一统天下未久,租庸调制还没有露出许多漏洞,这个时候没有废除租庸制的环境。 提出户税,也不过是为了对现法进行一些修补而已。 李超提出,免除色役,推行户税的同时,也推行地税。 地税就是原来的义仓粮,现在朝廷要直接把这个义仓改为地税,更加的正规化,以加强地方粮食储备,增强抗灾能力。 把义仓粮直接改名为地税,名为税,就是把这个本来属于民众存粮备荒的事情,改成一项严格的税法。 租庸调制度规定,王公贵戚,品官勋爵,和不定居的商贾等都有一定的免除特权,而李超却是准备皇帝以下,不论王公贵戚,品官勋爵,一律都要交税户税和地税,没有田的商户,也要按资产分户等,交纳户税和地税。 “地税亩税二升,以田产多少定纳税数额,有多少田就纳多少地税粮。” 末了,李超又对李世民加了一句,“无上限!” “地税之粮,不可以钱代纳,非灾荒之时,不得开仓取粮。”李超再加上一句。 义仓原本就是为赈灾储粮,因此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是备粮防灾的,这些粮食属于战备救灾用粮,平时不能动用的。 这次大灾,粮食储备上朝廷吃了大亏,因此上下都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 李超提议把义仓粮直接改为地税,纳入朝廷的税收系统,就是为了把这些粮食的重要性提升。 历史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