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_第1164章 过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4章 过堂 (第2/6页)

花和棉纺技术了,当时生产的一种叫广幅布的就是棉布,为汉朝广为征用。

    另外汉书哀牢夷中也记载当时云南山区和澜沧江流域的棉纺生产情况,书中写哀牢山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罽毲、帛叠,蓝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织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

    帛叠即是白叠,蓝干细布是有蓝花的棉布,梧桐木华即是棉花。

    在西域地区,高昌等地也种植棉花,生产棉布。

    西域商人带来中原的白叠布,就广受欢迎,还十分贵重,不少棉布比丝绸还贵。但比较奇怪的是,棉花在中原却一直没有种植,多数只是在贵族们的花园里当做观赏植物。

    李超在五年前,开始在西北种植棉花,并派人培育改良新品种,又发明了去籽的脚踏轧花机。

    这种机由两个滚筒组成,一个滚筒上面布满了铁制的尖钉,可以抓住棉花,将其跟棉籽分开。第二个滚筒上布满了短而硬的毛,将第一个滚筒上的棉花刷下来,使其不致堵塞。

    这种脚跟轧花机器的产生,让棉花的加工效率极大的提升。

    在高昌,当地种植棉花的人,去籽主要还是采用手工摘籽和铁杖赶搓去籽,这种方法效率十分低下,一天也去不了几斤籽棉,得不到多少净棉。

    而采用这种新式的轧花机,一斤能加工几十斤籽棉,得到一二十斤净棉。

    这可是比宋代时黄道婆发明的脚踏搅车还先进,黄道婆的搅车,主要结构是一对辗轴,一根小轴加一根大轴,使用时,要两人摇轴,一人将棉喂入两轴之间,利用这两根直径不等,速度不等,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