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6章 参奏李超 (第5/6页)
,也就是税粮。 关中当然不止产出二百多万石粮食,但关中也还有百多万人口,还得供应关中百姓商人们。只有关中百姓上缴的田租,这才是朝廷能拿到供给京师那十几万吃官粮的粮食。 耕地和纳粮户口,这才是大唐收税的基础。 与长安庞大的消费人口增加相反的是,关中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民田不足、水田减少,劳动力也在减少。 大唐的制度,并不是所有田都收租的,就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纳课一样。 大唐户籍上一千五百万人口,课丁全二百三十余万。 京畿人口早就过了百万,但纳课的人也很少,能征税的民田更少。大量的田地,都被宗室、官僚们占据了,还有许多田是府兵的,这些田都是不纳课不缴税的。 剩下的田里,还有许多被那些佛寺道观给占去了,这也一样不纳课税。 关中平原现在是地少人多,而且土地也不那么肥沃,甚至水利也不充足。 王侯之家大增,这些人要么是实封贵族要么就是大量买进田地,导致民田减少,私门有余,公家不足。其次,唐初京畿有大量的公廨田、职分田、赐田等,这些田当然也是不纳租税的。 尤其是大量的王侯之家拥有田地后,开始修坝建碾,使得关中的水利设施灌溉面积大大减少,秦汉时郑白渠灌溉面积达4万余顷。唐朝权势之家多在泾河渠道两岸设置水磨牟利,使水量减少,灌溉面积减少。往日郑白渠溉田四万余顷,今为富僧大贾竞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