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5节 (第3/6页)
过多客套,周瑞下车后打了个招呼,然后手搭凉棚观察整个基地状况。 两年的建设改造时间,周瑞不可能没看过资料,甚至许多设计都是他给出的,但现场rou眼看,确实是第一次。 整个嘉手火箭基地,排除掉外面的附属商业区,大概两万亩,其中占地最广的自然是无数的机场跑道与飞机停放区,至少占据一半以上面积。 这部分,太一天工需求量并不大,即便用飞机运输物资,也远不需要这么多地方,但依旧清理了出来,并且在花精力养护。 不要问,问就是这钱不需要他出。 嘉手火箭基地可以不停放一架军机,但不能没有这个功能。 其他的区域里,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条铁路,两座塔,四个半球。 先说一条铁路,这是嘉手基地的内部道路,完全用于货运,从港口无缝衔接到发射地点。 大型火箭部件在港口下船后,直接不拆卸火车运输,大大增加了平稳度和反应速度。 两座塔,自然是“智能中心塔”了,作为机械智能的集散中控塔,技术已经颇为成熟,嘉手基地目前有两座,在高度和大小上并未刻意“突破”,但在普遍建筑低矮的基地里,依旧是旱地拔葱般的挺立着。 四个半球,则是“一体化智能发射井”。 也是嘉手基地与国内航天局最不一样的基础设施。 每个半球都是一个发射井,地上部分30米左右,地下部分六十米,尺寸可适配全部主流火箭,它最大的特点,是“运、组、注、发”一体化。咱们有一根大火箭的朋友都知道,火箭是一截一截运输,然后垂直总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