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9:合成系男神_第90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5节 (第4/6页)

,从下开始,用吊机一层层往上组装的。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数十上百名专业工程师,花费48小时甚至更久,才能进入“注”的流程,之后才是“发”。

    嘉手基地,采用了半埋式发射井而非发射塔,火箭部件从铁路运输而来,从上往下一层层送。

    组装好后,上方的半球会打开,火箭抬升上来,正常发射。

    发射井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一般用于导弹,主要优势是不受天气干扰、全天候工作、且具有一定防御力,。

    缺点在于成本大,地下60米的坑洞,可比地上60米的楼贵多了,更还有许多配套设施要建设。

    不过嘉手基地这四个取了个巧,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下掩体空间”。

    据负责改造的施工单位所说,美军似乎原本也打算秘密建设发射井,但不知道是“史密斯专员”拿多了,还是基建水平不过关,只完成了前期工作,然后荒废了好几年。

    这四个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发射井”,其实地下部分是打通的,并且有防地震处理。

    最妙的是,发射井内的组装工作,是全智能进行的,无论吊机还是连接件,亦或者注入燃料,乃至最后的发射,人员只起到检查作用。

    这使得原本48小时以上的组装时间,直接缩短到了六个小时,而且基本全是燃料注入的时间,人员需求也只剩下20%。

    这相当于一个井的理论最大发射量,是原本发射塔模式的八倍.嘉手火箭基地一共四个智能发射井,未来会有超过文昌、西昌、太原、酒泉四大基地总和的理论发射能力。

    目前四个发射井,只有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