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6、中国工业 (第3/4页)
于回避英国华南和长江下游势力范围或是对于中日战争的预见,伊斯莱亚财团在中国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中和华北地区。 克虏伯财团和法本化工财团是在中国投资最大的两大德国公司,法本工业集团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山西、直隶和江西的几大煤矿和煤化工企业,而克虏伯财团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军工领域,他们与武昌钢铁厂、汉阳兵工厂、福州海军兵工厂等合作,并在江西新余和山西太原合资建立了两家钢铁厂。 奥匈帝国另一个在中国投资较多的企业是佩斯国民银行,这家匈牙利财团掌控着匈牙利大部分的铝矿生产和铝冶炼企业,他们与阎百川的山西财团合作在山西建立了中国最大的铝开采和冶炼企业,伊斯莱亚财团则与华北财团控制了中国河南的铝业生产。德国蒂森财团则控制了中国山东和钢铁和铝业生产。 借助外资,中国的钢铁产量在战前已经达到了年产200万吨左右,虽然只有日本的百分之四十,但由于在海军发展中投入较少,中国陆军的装备实际上要稍强于日军。不过,由于在开战之初准备不足,并且由于苏俄的进攻,加上日本凭借着强大的海军支援,才导致了华东部分国土的沦陷。 随着战争的进行,中国政府的效率战争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加强了对国内各级政府的建设和控制,整个国家体制逐渐向战时经济过渡,民众的动员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到现在,战争已经进行了大约二年半的时间,中国陆军规模已经从开战时的130多万人增加到了450万,随着在战前和战后紧急建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