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一章 坎贝湾 (第6/7页)
人则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继续蚕食葡萄牙势力,印度西海岸的数个葡属据点相继落入荷兰人之手,若不是得到汉洲齐国的支援,葡属印度的统治中心果阿,以及孟买、卡利卡特(今印度西南港口城市科泽科德)说不定也会丢掉。 然而,可能是做垄断生意做习惯了,荷兰人在不断排挤葡萄牙势力的同时,隐隐将矛头也指向了英国人,这引起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高度紧张。因为,凡是荷兰人染指的生意,英国人必然会被无情地挤出,这是他们数年来正在不断重复经历的噩梦。 此前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期间,英国充分利用中立国身份,海上贸易得到长足发展。1630年以后,西班牙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每年消费大量英国毛料。1646年西班牙海港毕尔巴鄂出入的商船有四分之三来自英国。 然而,好景不长,1648年西班牙与荷兰签订停战合约,结束双方之间的战争状态,荷兰商船迅速重返伊比利亚半岛,英国贸易的繁荣泡沫立刻迸碎。面对荷兰人低廉的运费和利息,英国商船毫无竞争优势,短短两年间就丧失了大半以上的海外市场。 1647年英国还几乎垄断西班牙的羊毛出口,三年后荷兰就夺占了80%的贸易份额。1647年之前的英国毛料几乎是奥斯曼帝国最畅销欧洲纺织品,两年之后,就已经无法同荷兰高档毛料竞争,只能困守中低档市场。 英国在波罗的海市场的贸易份额也急剧萎缩,1647年通过丹麦海峡进入波罗的海的英国商船有近130艘,此后就直线下降,1651年跌至20艘,而这一年总共有1000艘荷兰商船进入波罗的海。 因此,总的来说,不论是在欧洲,还是在印度,英荷之间的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