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_第235章 赴东京(一万二,四更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5章 赴东京(一万二,四更合一) (第15/20页)

害的教训,终其一朝三百年江山,无暴政;无外戚、宦官当权;没有分封诸王;没有藩镇造反。可是削兵权、制钱谷、收精兵,不可避免地就伤害到了国家武力的元气。

    反其道而行,放心大胆地任用臣子藩王,把国家做强做大呢?那么后果就是复制了晋、唐王朝的老路,死的更快、更加难看,不走他们的老路,内部平定,百姓富裕,但是最终也难免沦亡于外族之手。在帝王制度下,没有更完美的选择,他只能选择对他来主最合适的选择。

    仔细想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位官家汲取前人的教训,以文治武,并没有错,而且这种政治模式正是现代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政治模式,这位官家的方向并没有错,只是……如果不是矫枉过正,控制军队的方法更加先进、合理一些,宋的国运应该会更长久吧。

    杨浩并不相信以中原人的文化底蕴和地理形势,出一个明君,想一个万全之策,从此一个封建王朝就能国运昌隆,千秋万秋。但是他现在是一个宋人,总是盼着自己所处的国家能更加强大、更加强久一些。

    思绪飘移了一阵,他的目光又落到密札上,被两桩佚闻吸引住了。其中一件事,记得是当今皇上赵匡胤和当朝宰相赵普赵相公同游于京城,官家行至朱雀门时,忽然指着城门上的“朱雀之门”四个大字问赵普:“朱雀之后,为何要加一个之字?”

    赵相公道:“之者,吟助语气之词。”

    赵匡胤便嘲弄地一笑,说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弄得赵相公尴尬不已。

    这桩事记得有鼻子有眼,据说是当时侍候近前的小黄门当作笑话传扬开的。看到这里,杨浩心中不觉一动,以此分析,恐怕这位大力提倡文治的开国皇帝,骨子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