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六章 石油化工 (第3/4页)
不了中福国际在美国搞出来的尼龙,增多的不仅仅是品种,产量更是不断激增。 在太祖“外国有的,我们都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和胡卫东“在新兴工业领域,我们与西方同时起步,甚至我们还要稍早一些,要不惜一切、力争上游,确立和保持优势。”的指示下,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工人干部群策群力,将石化工业建设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即使与美国相比也毫不逊色(注3),不过更加值得称道的,还是中国政府对塑料等石化产品的管理和回收利用...... 在政府重视(不重视的话就恰恰相反)的前提下,计划经济体制在防治污染这方面相对市场经济体制要方便得多,因为塑料薄膜的生产都控制在国家的手里,所以后世危害巨大的一次性塑料袋等白色污染根本就没有出现的机会(农业生产中的地膜覆盖技术成熟后,超薄的塑料薄膜才开始大量生产,但因为用量较大,农民又普遍节俭,所以回收率并不低。),而那些较厚的塑料袋则因为国营的废品收购站以相对高价回收,缺乏现金(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医疗等基本福利都是免费,基本物价也相对便宜,但工资则定得很低,这样既能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也能大大减轻外国商品对国内企业的冲击【进口商品价格太高,老百姓买不起。】。)的中国百姓很少会蠢到直接丢掉而不是拿到废品收购站去换钱,那些不能自然降解的其他商品也都是如此,这样一来不但大大减少了污染,还节约了很多资源(历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