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_第三百三十一章、被硬塞的人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一章、被硬塞的人情 (第7/8页)

的三家:长寿支路菜场、巨鹿路菜场和陝西北路菜场]。

    三角地一天销售的蔬菜副食品总量达到40来吨,1979年9月22日的《喉舌报》上曾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沪海虹口区三角地菜场。

    这个菜场的营业时间是早晨四时半到深夜十二时,分早市、中市、夜市,早市最热闹。早晨五时,街道还静悄悄的,菜场里已经熙熙攘攘。

    三角地菜场一共三层,五十年代,菜场二楼所经营的花木、竹器等业务,都归口到了有关行业,人员也随之转移,二楼就作为菜场办公室。

    三楼的点心业,解放前就已歇业,被改成了菜场员工宿舍,并还开了一家招待所,安置进去一家小学校。

    南易看了一下手表,现在是下午三点左右,可菜场买菜的人还是很多,有些是全职的家庭主妇,也有早班下班顺便过来买点菜的工人,有些看着应该是采购员,附近的国营食堂或者工厂食堂的。

    南易还看见穿着军装的士兵在那里一筐筐的往解放大卡里装菜,这应该是部队上来采购的。

    只是部队上这个点来采购比较少见,他们一般都会大清早过来。

    粗略的观察以后,南易就从一个个摊位看过去,国营有国营的好处,特别对南易而言,每种菜边上都有一个标价牌,这就省得他问价。

    这时候,反季节蔬菜并不多,菜市场里能看到的,除了rou类,大多都是应季菜,什么卷心菜、菠菜、萝卜、莴笋、花菜、荠菜、草头、生菜、青蒜、芋头、冬笋之类的。

    还有现在只在华东一代种植的沪海青,是一种小白菜,不过在大多数时候都会被称为青菜,三十年后,要是混的一般的人,应该经常能吃到,沙县的盖浇饭配的青菜就是沪海青。

    南易居然还看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