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一章 谜语 (第9/21页)
老秀才又指了指那些已经失去光彩的牌坊匾额,问道:“匾额悬在高处,对联往往贴在宽处。为何?” 刘十六顺着先生的手指指向,答道:“从宽处道路行走,才好稳稳当当,走去高处。” 老秀才点点头,表示认可,然后带着刘十六绕了牌坊楼一圈,再以心声与这位弟子说了些内幕。 四块匾额,“当仁不让”,“希言自然”,“莫向外求”和“气冲斗牛”。 绕了一圈,他们重新来到“当仁不让”匾额之下。 老秀才着重说了道家一事。 此地道家匾额上的“希言自然”,赞誉之人,是那位道祖首徒,白玉京大掌教,他最终一气化三清,骊珠洞天福禄街上,那位被桃代李僵的读书人李希圣,身在儒家一脉,神诰宗那位,是置身于道门,剩下还有一位,哪怕是老秀才,也暂时依旧不知,反正当是佛门子弟了。 三教之争,在我一人。 我与己论道,人在世却与世无争,好似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这便是那位道老大的道法之大,得认。 相较于白玉京其余两位掌教的褒贬不一,这位道祖首徒,在青冥天下之外的几座天下,口碑风评都极好。 何况道老二和陆沉,都是此人代师收徒,唯有道祖的关门弟子,才换成陆沉代师收徒。 刘十六微微皱眉。 老秀才拍了拍他的手臂,“不用想太多,虽然在骊珠洞天,三人之一的李希圣,属于晚来客,但在浩然天下,小齐才是后到之人,何况道老大自身,对小齐并无针对之意,更多是白玉京其余两脉的手段,李希圣当年一直身不由己。如果不是陆沉来此谋划,原本小齐和李希圣的那种大道之争,如大水砥柱相激,冲起万丈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