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五百零五六 进占海州卫,何不筑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五六 进占海州卫,何不筑城 (第3/7页)

,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多尔衮没有魄力和威望,在战前强行迁徙人口,但也不会孤注一掷,把实力全扔在可能被包围的城池之中。

    在郭大靖想来,多尔衮应该是留有后路的,不会把全部力量都消耗在辽沈地区。

    进攻辽阳或许就是多尔衮作出最后决定的转折点,辽阳若不守,多尔衮就不太会死守沈阳,而是弃城而逃,保存东山再起的实力。

    所以,郭大靖也作出了决定,辽阳可围可攻,但却不急着拿下,让建虏心存侥幸和希望。

    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多尔衮要率领族人北窜的压力,也给辽东兵团迂回包抄,争取足够的时间。

    历史上,解放战争中的平津战役便是称围而不打,稳住北平的守军。等到以雷霆之势拿下天津和塘沽,北平守军已经没有了从海上撤退的可能。

    “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我军要围攻辽阳时,兵力要达到六七万才行。”祖大寿微皱起眉头,提醒道:“既要攻城,又要防备建虏的机动人马。”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兵力没有问题,但却不是全堆在辽阳城下。因为,攻城和围攻是不一样的。”

    能够将城池包围起来,把守敌全部歼灭,自然是最好。但需要的兵力太多,郭大靖不想采取这样的战术。

    不分兵,只从一面或两面向辽阳发起进攻,给辽阳城内的敌人留出退路。建虏伺机内外夹攻的援军,也无隙可乘,这是最稳妥的打法。

    但辽阳地区的建虏想要全身而退,也不容易。郭大靖要动用水师,载重兵沿浑河北上,在辽阳沈阳之间,截杀建虏。

    同样是歼灭战,如果放开眼量,不是死盯着辽阳城的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