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五六 进占海州卫,何不筑城 (第4/7页)
军,就会豁然开朗。 这就是郭大靖与祖大寿的差距,他看到的是更广阔的战场,把辽阳守敌和城外援军都算计在内。 当然,此时还不是时候,郭大靖也没详细地告诉祖大寿。毕竟,胃口很大,还是需要实力来支撑的。 吞并两万辽镇官兵,再加上新招募的万余新兵,这才具备打大歼灭仗的条件。 边走边谈,郭大靖和祖大寿在亲兵的护卫下,已经赶到了海州卫城。 海州卫城被建虏拆毁,但还有城墙的地基可用。已经是春暖花开,构筑壕沟胸墙工事,并在城内修建仓库兵营,也不算是太大的工程。….况且,这里还不是前线,只是后勤基地。新的防线要向北再推三十多里,差不多是在海州卫城和鞍山驿的中点位置。 也就是说,只要东江军发动,一天的时间就能进抵鞍山驿,不给建虏留下太多的预警和准备时间。 这就是郭大靖的新打法——贴身紧逼,使建虏不得不时刻处于警惕和戒备的状态,难以抽身它顾。 对于兵力不足的建虏来说,这是比较难受的地方。原本的亦兵亦民的状态,将被打破,造成更严重的人力紧张。 而且,不仅仅是辽南要紧逼近身,还有辽东。鞍山驿、连山关、本溪,甚至是鸦鹘关,都将是这样的状态。 “战壕胸墙比修筑城池要快得多,也要省得多。”祖大寿点着头,称赞之余也有些感叹,“可没有犀利的火器,就还需要坚固的城墙。” 辽镇为什么会被朝廷裁撤,东江军的崛起是一方面。另一个缺点便是在辽西修筑城池,太过耗费钱粮,朝廷不堪重负。 耗费钱粮也就算了,还没有什么战绩。当然,如果没有替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