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2章 改革的试验田 (第5/6页)
不劳而获,佃农辛苦劳动,却只能享受一半的收获……看起来很不公平。 可是在农场模式下,奴隶除了基本的食物之外,每天都在劳作,半点休息都没有! 一个奴隶的产出,差不多有九成要归属农场主! 一言以蔽之,农场模式,就是用更加残酷的压榨,换取更多的商品! 从提高效率来讲,的确是进步。 可从别的角度看,尤其是奴隶的角度看,却是未必! 反抗,逃跑,破坏……各种各样的情况,不断发生,为了压制奴隶的反扑,农场主需要朝廷帮助,自然而然,他们就接受了纳税的要求。 所谓士绅一体纳粮,在河东根本不成问题。 王朴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情况,因为河东纳粮的主体是农场主,他们相比起普通百姓,更加有影响力,懂得也更多。 那些胥吏想巧立名目,盘剥压榨他们,难度就增加了许多。 另一项政策——耗羡归公,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农场主们,情愿意多交一些钱,而避免小吏的敲诈勒索。 这两项做下去之后,产生了一个非常喜人的成果。 官府岁入大为增加,王朴手里的钱变得多了。 王学士也不是守财奴,有钱谁不会花! 他首先就整顿吏治,把河东各级衙门的小吏,衙役,全数纳入正式编制,给予俸禄。 这件事情王朴做得顺理成章,甚至连他都没有立刻察觉,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改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