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章 最缺的是工匠 (第5/7页)
关于如何提升虎贲铳的质量,工匠们都有不少的建议。 其中,有个叫做李德禄的工匠,提出提升改善枪管的使用次数,关键还在于钢的质量。只有枪管用钢的质量提上去了,虎贲铳的使用寿命,才能得到整体的提升。 张准目前采取的炒钢法,得到的钢,质量不是最好的,杂质还是比较多。炒钢法最大的特点似乎对原材料要求不高,产量大,能够迅速形成规模,对于大规模生产兵器而言,是非常适用的。但是,虎贲铳对枪管的质量要求太高,炒钢法无法完全满足这个要求。他建议,使用百炼钢,专门为虎贲铳锻造枪管用钢。 如前所述,炒钢冶炼是在半液态下进行的,所以渣铁分离依然较难,只有通过反复锻打,才能进一步排除夹杂。在一定条件下,反复锻打的次数越多,夹杂排除越充分,钢的质量就越好,于是便产生出一种以“炼数”来标明钢铁质量的工艺。这就是百炼钢名字的由来。 沈括《梦溪笔谈》卷三云:“予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此“精铁”指百炼钢原料,是含碳量稍高,所含夹杂不十分多的铁碳合金。“一锻一轻”,是不断去除夹杂,氧化铁皮不断产生并脱落之故。“累锻而斤两不减”是相对而言的,其实杂质减少了,分量自然减轻。“炼之至尽而全无钢”可能是含硫较多、产生热脆的缘故。 这是我国古代文献中对百炼钢工艺和原理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