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885章 传世的治国之道 (第6/8页)
会有不少人愿意卖的。 “大人,大人,听说仓库那边收粮食,两百三十钱呢,我们家卖不卖?” 越巂郡的孙水河谷边上的一个村落,一个十二三岁的娃儿,斜挎着一个挎包,挎包在他的屁股上急促地一颠一颠的。 发出“啪啪”的声音,显示着挎包主人的焦虑心情。 他赤着脚一路小跑,沾满了泥土的黑灰色左脚刚越过门槛,娃儿就高声地告诉自家父母这个消息。 “还有一个多月才能把粮食收上来呢,家里现在哪来多余的粮食?” 娃儿的大人不在家,倒是正在蚕房里忙碌的妇人听到孩子的声音,连忙走出来制止自家孩子的大呼小叫: “回来了就去担些水回来,准备做晚食。好好在学堂念书就行,家里的事,不用你cao心。” 妇人身着麻布做的衣服,虽说有些陈旧,但身上收拾倒也干净。 脸上虽有些疲色,但眼中的却是闪着亮光,那是对生活的希望。 因为今年的蚕子看起来比去年要更好一些。 有了这些蚕子,孩子上学堂的束脩就不用发愁,甚至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还能给家里添些rou食。 因为越巂有牧场的缘故,家里还能向官府租借耕牛,多种些地。 所以家里的粮食不但足够自己家里人吃,而且还会有些剩余。 但前些年饿肚子的经历,让妇人把粮食视若性命,把多余的粮食小心地存起来,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本能。 卖是不可能卖的。 妇人一家原本是在广汉郡给大户人家当佃户,在冯君侯平定越巂郡的那一年,主家说朝廷不让养那么多人,所以自己一家就被赶了出来。 最后被朝廷安置到了越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