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矿_第668章 诺贝尔奖的希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8章 诺贝尔奖的希望 (第3/4页)

 1987年,安德烈·海姆在苏联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得科学候选人学位——相当于博士。

    毕业后,安德烈·海姆进入苏联科学院微电子技术研究院工作,但是由于该研究院设备太落后,三年后,安德烈·海姆跟很多苏联科学家一样选择了出国。

    之后三年,安德烈·海姆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巴斯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辗转。

    安德烈·海姆的身份一直非常尴尬,他虽然出生在苏联,在苏联长大、上学,并得到了第一份工作,但他的父母都是德国人——准确的说是东德人。

    后来出了国,到了英国、丹麦后又因为之前在苏联的履历备受排挤,三年时间换了三所大学。

    而在苏联的成长经历,也让安德烈·海姆本人也看不惯欧洲某些做法。

    离开哥本哈根大学后,安德烈·海姆去了荷兰内梅亨大学,并成为了副教授,但他又认为荷兰学术体系充满官僚主义。

    杨东升大肆挖欧洲各国的墙角,尤其是来自东欧、前苏联的人才,安德烈·海姆就被挖了过来,只是杨东升挖的人太多,之前都没注意到其中有这么一条大鱼。

    在杨东升的主导下,东升半导体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石墨烯项目组,探索石墨烯的制备、应用,争取多发论文,多申请专利,早日拿到诺贝尔奖。

    另外杨东升还让安德烈·海姆去东升理工学院做了客座教授。

    虽然诺贝尔奖在和平奖、文学奖、经济学奖的评选上很扯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