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九 决战紫禁之巅 316 丧事大办 (第11/16页)
上是逾越祖制,因为那时大明的疆土必是不断扩大。皇恩浩荡,远布于八方极远之地”。 刘瑾是内廷首相,如今还控制的吏部和都察院、御使台地绝大部分官员,他一出头赞成,这些人就知道老大地意思了,于是许多出言反对的马上也厚着脸皮改口赞成。杨凌一派地人在威武侯不在京地时候,唯焦芳马首是瞻,他一出面,便也纷纷应和。 再瞧正德皇帝的脸,越来越长,十分难看,王华和李东阳交换了一个眼神,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可不能容那些言官继续表忠心了,于是二人齐齐跨出一步,也拱手赞成,这样一来,杨凌的国公之位就当定了,略略一议,决定追封杨凌为威国公。 随即,便要由皇帝颂予谥号。谥号常用的吉字共七十三个字,按规矩,在一般情况下,亲王应赠予一个字的谥号,郡王两字谥,大臣也多是两字谥。两字谥地话,就要分文官和武官,文官的谥号皆以文字开头,武官以武字开头。 杨凌战功赫赫,照理说该是武将,以武字开头,可是他却是同进士出身,詹士府太子侍读,而且引进农作物,改良了农业;开海解禁,加强了商业,新帝登基后,许多政令条文都有他参予的意见,包括刘瑾进谏的那四十多条激进改革条款,杨凌都在其中提出过自已地见解,并最终经皇帝批准予以颁布,这么说来该封文谥。 一群学究对人的身后之名实比生前的事还要重视,就文谥武谥又争来争去,半天不见结果。正德皇帝烦了,“啪”地一拍桌子,来了个一锤定音:“不要争了,杨卿文武全才,文治武功皆有建树,赐杨卿四个字的谥号,文谥武谥都要!” 皇上金口玉言,都下了旨了,那就照办吧。 文在武之前,众官员就开始先议文谥,自宋以来,文谥之中‘文正’是最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