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九 决战紫禁之巅 316 丧事大办 (第12/16页)
荣誉谥号,司马光、范仲淹,都曾获谥‘文正’,而本朝。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方孝孺获此殊荣,称‘方文正公’。 方文正来之不易呀,那是用灭十族的代价换来的,谁能比他狠呐。杨凌都从世袭侯爷变成世袭国公了,荣宠无以复加,再给他个最高封号,谁能服啊? 这些言官眼热不已。天下的读书人也不服。要知道,官职再高,总是一时,可这谥号,可是千秋万载,永载青史的,那是对一个人一生地评价。 司马光、范仲淹做过宋朝的什么官儿,谁现在还记地清楚。谁还在乎?可你只要一提他谥号‘文正’,凡是读书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 “生晋太傅,死谥文正”是为人臣者追求的最高目标,便宜不能都让他占了,于是文正谥号被众官员自动忽略。开始继续议下一个字。 谥号专用吉字共七十三字,文臣适用的吉字排行依次是正忠恭成、端恪襄顺等等,武将则是忠勇穆刚、德烈恭壮等字,位次定高了大家心里不平衡。定低了皇上不乐意,一个谥号说道大着呢,不好办呐。 刘瑾很无聊地看着这些掌管着江山社稷、亿兆百姓的大臣们为了一个破名号斤斤计较,寸步不让,在那儿引经据典地讲个不停。可这玩意儿学问太深,他也不懂,插不上嘴。 不但他插不上嘴,正德也听不懂。常常一个字拿出来,大家就能从三皇五帝开始讲起,讲的头头是道,然后说为什么用这个字行,用这个字不行,正德也觉地莫测高深,毕竟杨卿过世了,这是极为隆重地事。草率不得。所以他也不敢插嘴,由得群臣争执。 众大臣最后终于取得了妥协。用了两个既不算太高又不太低,各方都能接受地谥字,给这位刚刚出炉地威国公定下了谥号。当下翰林院掌院院士卢瑾满头大汗地上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