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生活篇:古人没厕纸,怎么上厕所 (第11/34页)
是有钱人的世界,普通人永远都不会懂! 07 古人见面为什么要跪拜 在历史剧里,大臣见到皇帝都要下跪,百姓见到官员也要下跪。古人是自古以来就有下跪的传统吗? 跪拜最初并非一种礼节,也没有明显的等级区别或人格卑微色彩,而只是一种普通的“坐姿”。先秦时,无论宫殿庭堂,还是官府民宅,都没有桌椅板凳,大家都是不分贫富贵贱地在地面铺设的席子上席地而坐,贵族顶多在下面加个榻。那时的坐姿是双膝着地,臀部抵于脚跟而坐。这种坐姿跟跪着很像,今天的日本人和韩国人依然保持这种跪坐姿势,并没有卑微色彩。 跪坐时代,如若需要向某人表示敬意的话,只要身体前倾并将腰杆伸直,臀部离开脚跟,即变为跪姿。如果双手触地,则转化为拜姿。先秦时君主与臣下面谈时,双方都是这种跪坐,而且表示敬意时彼此都互拜。《战国策·秦策三》中记载:“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跪拜是双方互相表达礼敬与尊重的一种礼仪,没有尊卑之分。这种坐姿汉朝依然保持,例如汉朝皇帝和大臣在朝堂议事的时候,皇帝和大臣都是跪坐。 五代到宋朝,高型坐具椅子空前普及,中国人不再席地而坐。既然平时不跪坐了,跪拜便成为刻意而行的动作,带上了比较明显的尊卑色彩。然而,宋代的大臣对君主的跪拜通常都是在极庄重的仪式典礼上。平时大臣见皇帝也不跪拜,只是站立表示尊重,如果需要表示敬意一般则行双手交叉的揖拜之礼。 从元朝开始,带有屈辱、卑贱性质的跪拜礼才推行开来。元代御前奏闻时,大臣一律下跪奏闻,极具卑微与谄媚色彩,这与元朝将君臣关系视为主仆关系的观念也是合拍的。明朝取代元朝,跪拜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