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生活篇:古人没厕纸,怎么上厕所 (第14/34页)
没有今天这么好,房屋到处漏风,所以一氧化碳堆积浓度不高,达不到中毒的浓度。另外,火盆是开放式的,氧气与火盆的接触面积很大,一般不存在燃烧不充分导致一氧化碳堆积的情况。所以古代因冬天取暖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不多。但不多不代表没有,有学者就猜测:曹cao的重要谋士荀彧可能就死于一氧化碳中毒。据说古代人冬天烧火盆时,会在屋里放一盆冷水,如果发现有人迷昏,就用冷水清醒一下。到了清朝,人们已经知道白萝卜汤能解一氧化碳的毒。民间就有这样一个传说:晚清时,一个宫女疑似一氧化碳中毒,慈禧太后就让人把她扶到通风处喂她白萝卜汤解毒。 火盆形制比较大,不方便移动,所以古人又发明了火盆的迷你版——手炉。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捧在手上的炭炉,里面装着尚有余温的炭灰,走到哪里都可以拿着取暖。明清时期是手炉最为风靡的时代,《红楼梦》里就经常提到手炉。明清时的手炉工艺也达到了鼎盛,好的手炉本身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那时,大户人家使用手炉时还会在里面放些香料或药材,这样不光能取暖,还能当香薰用。 还有一种便携式的取暖物件在宋代便已出现,名曰“汤婆子”。这种取暖物件,一直到现代,还有地方在使用。汤婆子一般是金属或陶瓷材质的,形状类似一个没有壶嘴的大水壶,里面加满热水,外面再套上布套,睡觉时就能放进被窝取暖。“汤”就是热水的意思,而“婆子”则是戏指其有陪伴人睡觉的作用。 09 古人夏天如何降温 聊完了古人冬天如何取暖,再聊聊古人夏天如何降温。古代夏天并不比我们今天凉快,《浮山县志》就记载过乾隆八年的极端高温天气:“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