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日常生活_第2章 生活篇:古人没厕纸,怎么上厕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生活篇:古人没厕纸,怎么上厕所 (第13/34页)

,称为“火塘”。

    秦汉时期又出现了火墙,最早是宫廷里用的,秦朝的咸阳宫遗址中就有火墙。火墙的内部是中空的,从里面把墙烧热,这样屋子就暖和了。火墙的衍生品是火炕,在东北地区特别流行。《宋文鉴》记载,北方女真族“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而饮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今天北方地区的一些农村还在使用火墙和火炕,尤其是东北,招待客人最温暖的方式就是招呼你进屋上炕,然后把炕烧得热乎乎的。王老师生活在东北地区,小时候听老人讲过一个与火炕有关的故事:话说民国时期东北某地征兵,征兵负责人把村里的青年集合起来,围炕而坐,进行动员宣传。可青年们不愿当兵,所以都沉默不表态。负责人就吩咐他人一个劲地烧炕,炕上热得烫屁股,有人热得受不了就站起来了,站起来就算同意参军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并未得到考证,但内容却体现了火炕与东北民众生活的密切关系。东北人对幸福的理解也和炕密切相关,所谓“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以上说的是大型取暖设备,接下来再说说古人小型的取暖物件。最常见的是火盆,就是在盆里烧炭火。有条件的富贵人家用精致点的金属火盆,没条件的平民人家就用泥盆。因为火盆里要烧木炭或柴火取暖,所以薪炭在古代是生活的必需品。那时候官员发俸禄,不光发钱发米,还要发薪炭。今天年薪、月薪中的“薪”,最初就是薪炭柴火的意思。薪炭在古代居家生活中非常重要,这一点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一集中就有体现——为了薪炭,家里人竟要勾心斗角。

    “围炉而坐”是古代冬日里常见的居家景象。有的朋友会担心,古人冬天在屋里烧火盆取暖,会不会一氧化碳中毒?首先,古代房屋的密封效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