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_第1336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36章 (第1/3页)

    而迁往庐江的百姓也少了很多,甚至有人打算再迁回来。

    做了这些事,当然会被人骂成酷吏,但陈宫却不怎么在意。

    因为感激他的人更多。

    有了这样的实践,陈宫对经和史之间的理解有了质的不同。

    他提出一个观点,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春秋》是鲁国之史,根本不能用来指导今天的实践。

    可取者,唯圣人爱人之心,也就是儒道的核心——仁。

    第一千零九十章 解放思想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孟子是新贵。虽经天子大力提倡,在真正的儒生心里,他还无法与孔子相提并论。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虽然仁的确切内涵有不少分歧,但推崇仁却是儒门共识。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没人会反对仁。

    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

    即使天子离经叛道,作了很多与儒门既有认识不同甚至相反的举措,但天子有仁心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若非如此,不知道有多少人头会落地,不知道多少世家会被灭族。

    这时候提倡仁,既符合上意,又符合儒门发声的需要。

    只是陈宫对仁的解释有些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

    陈宫说,什么是仁?从最根本的字义出发,就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

    孔子说了那么多,最后都归结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概不例外。

    人与人相处,最基本的前提是什么?

    当然是互相尊重,不能是单方面的要求。

    所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父待子当慈,子事父当孝,要求都是相对的。

    其次,人与人相处为什么要遵循仁的要求?

    是为了共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