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_第132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4章 (第2/4页)

   在大规模的讨论之前,刘协要先进行小范围内的通气,第一个目标就是荀彧。

    荀彧是下一任司徒人选,选举是他将来的职责范围,无可逃避。

    荀彧本人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将选举制度摆在确定都城和开发江南之前,作为最重要的议题。

    对刘协的发问,他也不谦虚,开门见山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与刘协不同,他考虑这个问题更远,也习惯于从之前的历史中寻求依据,直接从左雄、黄琼等人的选举改革开始说起。

    没错,对现行选举制度的不满早已有之,而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

    左雄、黄琼就是改革选举制度的先驱。

    左雄的贡献在于限制年龄,将那些过于年轻,根本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排除在外,强调入选人员的能力。为此,他定了一个制度,四十以下,不得推举为孝廉。

    黄琼的贡献则在于分科取士,尤其强调能行政者,进一步加强入选士人的行政能力。

    但是限于当时的实际条件,他们的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原因之一,就是儒生在实际权力分配中占据的份额太少。他们动不了外戚、权贵的份额,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些调整,影响不大。

    比如推举孝廉,各郡大部分名额都被权贵分了,没有背景的不过十之一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