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0章 (第3/3页)
新生力量,对朝廷的向心力更强。 此外,冀州有他安排的杜畿、诸葛亮、曹昂等一众少壮派官员,荆州则由他亲自坐镇,还是开发的重点。如果有人想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难度更大。在这两个州试行,干扰最少。 杨彪仔细考虑后,建议加上凉州。 在西域商路畅通,朝廷又有意西征的背景下,凉州的意义越发凸显。凉州又是推行教化最早的州,积累了不少人力,在凉州推行新政,也是给这些人才安排出路,避免出现浪费,有利于将凉州变成西进的稳定基地。 不出意外的话,西征的主力还是以凉州为主的幽并凉三州良家子。 刘协接受了这个建议,让杨彪去拟定具体的条文。 考虑到最近司徒府的负担日益加重,为了避免杨彪过于劳累,刘协与杨彪商量,在司徒府设立五长史,各负责数州的具体事务。 尚书台同样做出调整,安排十三位尚书与司徒府进行对接,每个尚书负责一州,进行相关数据的审核、验证,以及文书的收藏。 为此增加的职位,则用来安排刚刚归附的荆州、益州官员、才俊。 其中刘先被委任为北长史,秩千石,负责幽、并、冀三州事务,以酬其说降江南四郡之功。广汉人郑度被委任为南长史,负责荆、扬、交三州事务。 益州称臣,广汉人支持最大,受益也最多。 除了郑度被委任司徒府南长史之外,还有秦宓、王累等数人得到朝廷任职。 随着诏书发布,益州人陆续得到任命,原本惴惴不安的心情得到了巨大的缓解,转而化为投入新工作的巨大热情。 一大批年轻人加入讲武堂或禁军,黄权、严颜、张任等人都名列其中。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