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一) (第12/15页)
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吉焉?” 我们先把春秋文本《周易》里的“《泰》之《需》”说法格式附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升: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明夷: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大壮: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需: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大畜: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左传》一书里记的阳虎用春秋文本《周易》筮之与周太史用《周易》(即春秋《周易》文本)筮之的方法应是一样的。但周太史筮之是直接引用“《观》之否”里的一句“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来解说问卜者的身后命运。虽然阳虎也是用春秋文本《周易》筮之,筮出的是“《泰》之《需》”,但这“《泰》之《需》曰”的话,而是阳虎通过春秋《周易》文本《泰》里以《需》为繇题里的繇辞,并转换成阳虎的认为而说出的话来。不同于周太史是先直接引述出《观》里的“否”繇题里的一句繇辞,而进行解读陈完日后的命运。不过阳虎根据“《泰》之《需》曰”里的繇辞,同样联想出不能出兵援郑的结论来。 春秋《周易》文本《泰》里以《需》作繇题里的繇辞内容是“帝乙归妹,以祉,无吉”。阳虎是通过“《泰》之《需》”里的繇辞转换成自己的话说出来。故不能认为,《左传》里记的“遇《泰》之《需》曰:‘宋方吉,不可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