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七) (第7/9页)
说,即非科学理论,也不能套到人的命运福祸上类比推理。古人认为筮法能知人事吉凶,是一种万物有灵的孑遗,所相信的是一种神谕,实是巫术的思维。现在若还认为“八卦”能推断人事吉凶,那就太不可思意了。要么是愚味无知,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古人眼里,把八卦纳甲筮法看作是能窥视“天机”的不二法宝,这与古代人对世界认识有关,即没有科学的认识所造成。 汉代象数占验筮术的勃发,正是汉代儒学神学化,从“天人感应”(先秦天命神学的深化)到“谶纬神学”思想下的产物。 总之,汉代儒学中的神学思想来源于原始巫术迷信,及战国阴阳五行思想以及秦汉之际的方术思想。 为适应汉武帝皇权专治的政治需求,董仲舒既发展出“天人感应”思想,建立君权神授论;又吸收“阴阳五行”思想,神化封建等级秩序。董仲舒的神化儒学被发展为谶纬神学,并得以广泛应用。 阴阳、五行既成为帝制时期里"术数"的伪理论根据,又是帝制时期里"术数"上的使用工具(《中国方术大辞典》把凡是运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以行占卜之术的,皆纳入术数范围。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八字批命、拆字、起课、堪舆风水、择日等等)。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无疑成为帝制时期里人们迷信"术数"的动力之源。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既上天与人间是相互感应的,也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系辞传》)的理论体系。 如皇帝去泰山封禅(天子登上泰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