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七) (第8/9页)
筑坛祭天),就认为会感动上天(帝神),给地下降福祥(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均去过泰山封禅)。如民间人们求雨,认为上天感应就为人间下场雨。 进入帝制时期不但不反对占卜,而且更是张显了"天人同构”的神学思想,已不再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反对占卜迷信思想,帝制里不需要理性,更是排除真实孔子的"易学"理性思想。两汉象数筮术易学勃发,正是两汉时代里"天学"(天命神学)风气环境所至。 西汉中期以后各派经学家援引阴阳家的学说来解释儒家的经义,着重发挥了符瑞与灾异的思想。这是一种源于原始宗教巫术而又混杂着时代里的前沿新学说,像当于最先进的"科学"大发现的那种奇特思想,就是阴阳五行之理与天人感应之论,也可以称之为阴阳占术。因其强调天地人、是感通的,以及阴阳五行为基本要件所构成的认为天地时空的世界模式。就形成了符瑞与灾异的推断与占验之术,并用阴阳灾异的占验之术来批评朝政,约束君权。 西汉中期后的象数学家目的是要用认为的"新理论","新科学"武装旧筮术(因西汉初还出现过今本《周易》改造版本),以行占验之术,以占验之术而梦想“究天人之际",洞察人事吉凶灾异之变化。 自此时代里的阴阳五行既是象数占验之术的理论根据,又是媒介工具;无疑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则成了象数占验的动力之源。在这样巫术思维的历史背景下,才产生了京房的"通天神术"——八卦纳甲筮法。 京房的八卦纳甲筮术在中国后封建时代的两千多年里成为了准宗教信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