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夺唐_第十二章 门下驳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门下驳诏 (第3/4页)

百余年矣,如今李世民再提此事,还下了诏书至门下,他们岂能不惊。

    自有君臣之说起,君权与臣权之争便从未停歇过,但总归是成了君臣共治天下之局。

    若行郡县之制,地方各郡县官员皆为臣子,是为文臣治国,可若行分封,那各地方郡县可就是以皇子为尊,宗室治国,便是天壤之别。

    更何况,若是各地分封藩王,藩王便掌军政之权,而所封藩王行事人品又大多良莠不齐,难免生乱,轻则百姓受苦,重则社稷颠覆,岂能稳妥。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领取!

    而且就算分封的藩王各个都是贤能之辈,但藩王之下分郡王,郡王之下分国公,如此分封下去,每年光是朝廷养着这群藩王家室,便是一笔巨大的开支,长此下去,朝廷必定财政不支。

    分封之事弊大于利,朝中大臣人尽皆知,可当就在厅中众人纷吵的时候,有一个人却一下子沉默了,这个人司空长孙无忌。

    李恪外镇,可稳固李承乾太子之位,固然是长孙无忌所愿,但如果因此而生分封藩王之事,那便更非长孙无忌愿意看到的了,现在的长孙无忌正是身陷两难。

    长孙无忌甚至想过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先行分封,待将来李承乾登基,他主断朝政之时再行废止此事。

    可封藩易,削藩难,这样的道理长孙无忌又怎会不知,闹得不好,又是一个七王乱政,那他长孙无忌便是大唐的罪人。

    可长孙无忌虽是默不作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