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44-2645夜话 (第8/10页)
粮高进陈粮低出,粮库维护还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纯粹贴钱的东西——或者说是国家指导价脱离实际,不考虑粮食品种优劣,优质品种粮食受打击,挫伤农民积极性,根本不符合经济规律。 陈太忠也不记得后世发生的“蒜你狠、豆你玩”的事件了,但是他知道的是,提这样建议的人,都是包藏祸心的,跟后世某个专家说“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很没必要”是一个道理。 耕地红线没必要吗?那是因为你有红线,所以就保证产量了,你有产量,所以别人不敢欺负你,等你没红线的时候,等着看国际粮价坐火箭一样往上升吧——俄罗斯又不是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事实上,早在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齐国国相管仲就玩过这样的花样。 这些都是题外话,反正陈太忠研究粮食厅的问题的时候,就注意到过这种言论,他觉得这些人真的都是别有用心。 比如说言者最典型的例子,某地大米有a和b两种,a是新产品,口感和营养好,b就是产量高一点,国家不分品种,征收时就是一个指导价——这就导致种a米的农民经济受损失了,成本高,收益还不如种b米。 大家都知道,陈某人看问题都是比较极端的,他就觉得这是再扯淡不过的一个理由了:什么叫粮食安全?保证老百姓在荒年能买到平价粮,这才叫粮食安全,就算全收了b种米又怎么样呢?关键是大家能填饱肚子——搁给哥们儿,着急了大米都不收,只收玉米! 至于说a种米是相对优质米,那就是很无所谓的事儿了,荒年了,它爱涨成啥样呢。 你说a种米难卖,挫伤农民引进新品种的积极性?这个话没错,但是你可以选择卖给粮商不是?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