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_第358章 今年科举不授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8章 今年科举不授官 (第6/6页)

与被担保人之间,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在孙享福看来,这就是一个滋生官场派系的温床,可偏偏有这么大漏洞的制度,在当时就形成了,这也是为什么,五姓七家能够把持隋朝朝堂的原因之一。

    读书人较多的世家门阀,中奖几率本就高,而在朝廷没有靠山的寒门子弟,即便是参考了,而且还天赋异禀,考的比哪些世家子弟好,你也没有大官做,甚至被排挤出官场,因为少数群体是斗不过多数群体的。

    寒门子弟想要做官,还有一种途径,投效到世家门下去,他们不说保你平步青云,官运亨通,至少,让你能在官场混得下去,不过,那时候你得以世家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这种模式,很快的就让世家门阀垄断了文化知识和读书人才,形成了左右朝堂的力量,到了唐初,即便是有很多造反派起家的武人走进了朝堂,也没能改变这个局面。

    对于孙享福提的这个问题,萧瑀也不是没有考量,但是,你让他凭空构想一个全新的科举制度出来,就有些为难人了,古人要是有那么强的创新能力,后世还不知道是啥样子呢!

    “老夫也以为不妥,正明觉得,如何能保证参考者都有才学,以及如何辨别这些有才学的考生,品德修养足以为官呢?”

    对于萧瑀这个问题,孙享福没多想就答道,“参考者有没有才学,咱们可以在考试题目上考嘛!至于他们的品德修养能不能够为官,咱们让百姓来评啊!下官此前已经跟陛下商议过了,今科所取之士,不授官。”

    “不授官?”

    孙享福这三个字说出,连排队等候跟他商量事情的马周,也朝他看了过来,不授官,你搞科举干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