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5节 (第3/7页)
光武帝诚心诚意请严光出来做官,他却百般推脱,这是对皇帝恩典的蔑视与侮辱,是让人以为皇帝无道! 他以为自己有隐居的自由。实则不然,不是光武帝平定天下,到处兵荒马乱,他能有条件悠游山水么?享受到国家带来的好处,就应该为皇帝效力,好让国家早日恢复。 其实严光这些退隐山林者,不过是沽名钓誉,钓的还是皇帝的恩典,他们不入仕,无非是皇帝的恩典不够大罢了。 但假如皇帝自身德薄才疏,没有能力治理天下,而严光这些有能力的人仍拒绝入仕,导致民不聊生,国家又重新陷入战乱,这些人隐居真的心安理得吗? 所以严光这种人,受君之恩、罔知所报。身怀大才,却在国家最急需人才的时候不出来济民利国,就是最大的罪人!’ …… 朱老板本以为自己这篇雄文一出,那些名士大儒就不敢再宅家了,都得乖乖出来做官。 不料却激起了读书人更大的反感。 因为严光一直以淡泊名利、拒绝皇帝亲自邀请而名扬千古,代表着读书人的风骨。是历代读书人的偶像。被士人反复歌颂、反复称赞。 到了你朱老板上台,竟直接把我们的偶像批倒批臭,我们读书人连说‘不’的权力都没了? 他越是这样逼迫,读书人就越是逆反。变着花样的躲避地方官府的举荐不说,还故意一起吹捧一些乳臭未干的小子,或者狗屁不通的冬烘,让他们名噪一时,然后堂而皇之推荐给朝廷。 结果这些年荐举上来的人才水平,自然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甚至有人连字都认不全,在朱元璋当朝考察时闹出了大笑话。 …… 余府书房。 “现在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