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_第1236章 内阁首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6章 内阁首相 (第3/6页)

。.ZWwx.ORG

    “詹事府、左右春坊、六率、诸寺等机构依然保留,但最终决策机构为内阁,首相总领内阁以及诸府坊,次相与辅相们辅佐。”

    这相当于把三院并到了一起,宰辅人数大减。

    翰林院和枢密院也保留,但翰林学士和枢密使不再是宰相。

    内阁拟票,翰林院批红。不过翰林院学士只是皇帝的工作秘书,是按皇帝的旨意代批,虽然权责也还有,但已经不过原来可以草诏和参议军机大事的翰林学士可比了。

    特别设立这个翰林批红,也是考虑到太子年青,就算不年轻,他也未必一个人能处理的了所有政事,毕竟内阁有七八个宰相。哪怕奏章都经过内阁给出建议,皇帝一个个看也忙不过来。

    有一群翰林学士做为助手,帮助处理,给予建议以及按皇帝意见给出批阅结果,这也大有帮助。

    至于翰林学士有了批红之权,以后会不会专权,这个难说。没有哪个制度是完美的,但内外相衡,也是必须的。

    至于枢密院,不再为宰相,为内阁统领之下。专门负责的是军事方面,枢密院握调兵权,兵部握统兵权,而太子拥有发兵权和选将权。

    “请老师出任内阁首相!”承乾起身向李超拜首。

    马周和杨师道等人,也觉得李超的这个内阁制听起来,比如今朝廷的三院要好些。表面看,内阁制好像就是过去中书门下制,但细思又不同,毕竟内阁的票拟虽然重要,但皇帝还有一票否决权,对于内阁宰相们处理意见不同的,可以退回内阁重拟,或者直接批红给出不同决定。

    这个首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